问答题

某初级中学,在1991—199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做出决定,凡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下学期开始就按试读生对待,每人需交纳试读费80元,否则不让其继续上学。共计收取l68名学生的试读费13340元。1992~1993学年第二学期,全校600余名学生中有不及格学科的达370人。学校又做出决定,各年级组教师可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补课,并收取补课费。期末考试及格的学生每人须交5元,而不及格的学生每人须交10元。全校l993年初共收补课费11020元。1992~199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校对补考学生收取补考费,每科l元,三个年级共收了900多元。所收费用除学校留存一小部分外,其余都作为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务费和津贴。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学校的做法。

【参考答案】

学生考试不及格是属正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对不及格的学生可按规定采取留级或补考措施,这是学校正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不能收取其他费用。该校的做法违反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免收学费和杂费的规定,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得自定标准乱收费。另外,该校强制所有学生都参加补课,这是不对的,应该以自愿为原则。并且该校确定的收费标准也未得到省级部门批准,而且将其收入用于发放教师工资也违反了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因此,学校应该退还所收费用,并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耕堂荷韵布衣人周伟我常爱抚摸那本素朴的《曲终集》,久久地出神。这是《耕堂劫后十种》里的一种,也是孙犁的最后一本书。是啊!曲终人未散,坐深云自淡,行尽月犹清。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孙犁若如某些人,其实也是可以大红的。当年,孙犁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荷花淀》,毛泽东看过后写道“这是一个有风格的作家”,大为肯定。孙犁却从未向人言说,只是独守芸斋,寂寞耕堂(孙犁的书斋),以笔为犁,用作品说话。我读孙犁,深深地感受到他作品中的“唯真、唯善、唯美”。他总是那般真诚,他的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是对“美的极致”的发掘和诗意的表达。《荷花淀》是这样,《铁木前传》《风云初记》也是这样。孙犁对待作品是认真的,也是有感情的。孙犁对于文坛,一向总是清醒的。他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迹》作的序中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总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匿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孙犁至性至情,在文艺界,孙犁尊重妻子、疼爱妻子是出了名的。在儿女们的心目中,孙犁更是一介布衣。孙晓玲写父亲的书就叫《布衣:我的父亲孙犁》,她在写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照片上父亲身穿长袖白衬衫,灰色布裤,黑布鞋。他拢着我细瘦的小胳膊,我娇憨地依偎在他的身旁。”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布衣孙犁,荷般高洁;清曲绝响,淡云长流……问题:(1)试分析本文题目“耕堂荷韵布衣人”的优点。(2)第二段说“孙犁,不是个大红大紫的作家,谁却都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这两句话矛盾吗?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