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二)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之间。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在混凝土养护阶段采取了如下温度控制措施: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
2)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参考答案】
(二)
1.存在的问题: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
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错误之处: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正确的做法: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错误之处: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之间。正确的做法: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还包括:(1)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3)保温法施工。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散热的过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4.不正确。因为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5.还应验算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