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三)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一座市政桥梁工程,桥梁上部结构为9孔3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宽横断面布置T梁12片,T梁支座中心线距梁端600mm,T梁横截面如图1所示。
项目部进场后,拟在桥位线路上现有城市次干道旁租地建设T梁预制场,平面布置如图2所示,同时编制了预制场的建设方案:(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2)预测台座数量按预制工期120d、每片梁预制占用台座时间为10d配置;(3)在T梁预制施工时,现浇湿接缝钢筋不弯折,两个相邻预制台座间要求具有宽度2m的支模及作业空间;(4)露天钢材堆场经整平碾压后表面铺砂厚50mm;(5)由于该次干道位于城市郊区,预制场用地范围采用高1.5m的松木桩挂网围护。
监理审批预制场建设方案时,指出预制场围护不符合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雨季导致现场堆放的钢绞线外包装腐烂破损,钢绞线堆场处于潮湿状态。
事件2:T梁钢筋绑扎、钢绞线安装、支模等工作完成并检验合格后,项目部开始浇筑T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采用从一端向另一端全断面一次性浇筑完成。
【问题】
1.全桥共有T梁多少片?为完成T梁预制任务最少应设置多少个预制台座?均需列式计算。
2.列式计算图2中预制台座的间距B和支撑梁的间距1。(单位以m表示)
3.给出预制场围护的正确做法。
4.事件1中的钢绞线应如何存放?
5.事件2中,T梁混凝土应如何正确浇筑?

【参考答案】

(三)
1.全桥共有T梁数=9×12=108片。
每批需预制的T梁数=108÷(120÷10)=9片。
完成T梁预制任务最少应设置预制台座数量为9台。
2.预制台座的间距B=2/2+2+2/2=4m。
支撑梁的间距1=30-2×0.6=28.8rn。
3.预制场围护的正确做法:
(1)施工现场围挡(墙)应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得留有缺口,并根据地质、气候、围挡(墙)材料进行设计与计算,确保围挡(墙)的稳定性、安全性。
(2)围挡的用材应坚固、稳定、整洁、美观,宜选用砌体、金属材板等硬质材料,不宜使用彩布条、竹篱笆或安全网等。
(3)施工现场的围挡一般应不低于1.8m,在市区内应不低于2.5m,且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4)禁止在围挡内侧堆放泥土、砂石等散状材料以及架管、模板等。
(5)雨后、大风后以及春融季节应当检查围挡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事件1中的钢绞线的存放要求:
(1)钢绞线禁止露天存放,必须入库;存放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库房地面用混凝土硬化。
(2)露天仓库及现场临时存放应在地面上架设垫木,距离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00mm,严禁与潮湿地面直接接触,并加盖篷布或搭盖防雨棚,存放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3)按批号、规格分类码放有序并挂牌标识。
5.事件2中,T梁混凝土的正确浇筑方法如下。
(1)T梁混凝土应从一端向另一端采用水平分段、斜向分层的方法浇筑。
(2)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
(3)先浇筑马蹄段,后浇筑腹板,再浇筑顶板。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与A市政工程公司(简称A公司)签订管涵总承包合同,管涵总长800m,A公司将工程全部分包给B公司(简称B公司),并提取了5%的管理费。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分包合同中约定:(1)出现争议后通过仲裁解决;(2)B公司在施工工地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赔偿A公司合同总价的0.5%作为补偿。 B公司采用放坡开挖基槽再施工管涵的施工方法。施工期间A公司派驻现场安全员发现某段基槽土层松软,有失稳迹象,随即要求B公司在此段基槽及时设置板桩临时支撑。但B公司以工期紧及现有板桩长度较短为由,决定在开挖基槽2m深后再设置支撑,且加快基槽开挖施工进度,结果发生基槽局部坍塌。造成一名工人重伤。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时,发现B公司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责令其停工,A公司随后向B公司下达了终止分包合同通知书,B公司以合同经双方自愿签订为由诉至人民法院,要求A公司继续履行合同或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问题】 1.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反映出A公司和B公司分别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什么具体问题? 2.B公司处理软弱土层基槽做法违反规范中的什么规定? 3.法院是否应当受理B公司的诉讼,为什么? 4.该分包合同是否有效?请说明法律依据。 5.该分包合同是否应当继续履行?针对已完成工作量应当如何结算。 6.发生事故后B公司是否应该支付合同总价的0.5%作为补偿?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