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
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自我塑造中,
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
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觉得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这样的精神世界驱动着我,鞭策着我,不敢怠惰,不肯荒废。于是,我会为寻找孩子观察的野花,在郊外的河岸、田埂专心致志地识别、挑选;我会为了孩子第一次感知教材获得鲜明的印象,在家人熟睡的时候,一个人在厨房里练习“范读课文”;夜深人静之时,我进入教材所描绘的境界,会为文章中的人物深深感动,从而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如奔涌之泉流泻而出;课堂中,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使学生心领神会;一场大雪后,我又会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然后和孩子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当孩子们把雪球扔中了我,我笑得比孩子们还要开心,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我在读师范时,认真学好各门功课,还认真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诗朗诵会、创作舞蹈,我也很喜欢音乐,学指挥、练习弹琴,夏天在小小的琴房里练弹琴,尽管蚊子叮,浑身是汗,却乐趣无穷,整个身心都沉醉在琴声中了。这些在我后来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当教师之后,我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就是厚厚的几本。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及国外教育实验的资料,做了不少卡片。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上是特级教师李吉林成长经历的片断,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写作思路】这是一道特殊的教育写作题目。特殊之处在于,首先,这个作文的材料内容较多,将近800字,相对详细地介绍了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成长发展历程,是近年来全国各地招教考试教育写作中材料文字较长者的代表。其次,尽管依托于材料,这道题目却既非材料作文,又非命题作文,也不是话题作文,而是一篇读后感。命题人要求结合特级教师李吉林的成长经历,结合自身实际写感想。
从文体上讲,本题难度适中。不需考虑文体方面的要求,因为不需要一定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写读后感想,就可以相对自由散漫地写作,写随笔、散文均可。
从审题立意上讲,本题可写的主题非常宽泛,材料中涉及教育理论、教师专业发展、师生关系等较多方面的知识、观点,可以就一点深入来谈感想,也可以综合几点来谈。现以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为例,写作思路如下:
1.人们对名师的高度评价;
2.如何从普通老师走向名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