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男性40岁。因两个月来发热、咳嗽、气短入院。已用青霉素、环丙沙星等治疗2个星期,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发绀。既往有血友病史,多次输血制品。体检:T38.9℃,颈部、腋下可及直径约1cm左右的淋巴结,光滑无压痛,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胸片显示间质性肺炎,血WBC4.O×10
/1,多次血、痰培养无细菌生长。
A.痰涂片找结核菌
B.查血清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
C.荧光抗体法测衣原体抗体
D.查血清抗-HIV
E.插管吸痰做细菌培养并做药敏试验
点击查看答案
<上一题
目录
下一题>
热门
试题
未分类题
2003年10月,水利部召集陕、晋、豫三省相关部门及部分专家学者在郑州举行会议,研讨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然而,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小浪底水库成为直接控制下游洪水的重要枢纽。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提出了三门峡水库的去留问题,废除、炸坝、敞泄、停运等不一而足的观点再一次叫响。据悉,三门峡水库在规划阶段就一波三折“三起三落”。反对三门峡工程的主要理由在于: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好就能解决黄河水患问题,无须修建三门峡工程。但三门峡工程并没有因此停止。由于三门峡水库规划和设计的先天不足,迫使工程在投入运用不久就不得不进行两次改建,三次改变运用方式,主要改造是针对泄流排沙。1960年,大坝基本竣工,并开始蓄水。 1961年下半年,反对者的担忧变成现实:15亿吨泥沙全部铺在了从潼关到三门峡的河道里,潼关的河道抬高,渭河成为悬河。关中平原的地下水无法排泄,田地出现盐碱化甚至沼泽化,粮食因此年年减产。1962年以来陕西省曾多次呼吁国务院从速制订黄河三门峡水库近期运用原则和管理的具体方案,以减少水库带来的严重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未分类题
阅读下列短文,从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角度、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政绩观,谈谈三门峡水库所反映的问题对今后编制类似规划和新建类似项目的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相关试题
某村村民徐某等人于1985年春在该县清水...
男性,43岁,不规则发热1个多月,伴肝区...
男性,22岁,农民,因3天来发热、腰痛、...
男性,22岁,农民,因3天来发热、腰痛、...
男性,23岁,某大宾馆客房服务员,因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