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7月4日,福建上杭县下都乡渔民发现大批死鱼出现,他们的第一反应是“紫金山又在排毒水”。“毒水”是渔民对紫金矿业采矿过程中所产生废水的称呼。汀江渔民经常因为“毒水”遭遇死鱼现象,只是紫金矿业从不承认两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大规模的死鱼出现引起了渔民的愤慨,问题当即被反映至当地政府。据渔民回忆,当时死鱼水域的水质明显呈绿色。
7月12日,紫金矿业废水污染汀江流域的消息被证实,仅汀江流域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即达378万斤;同日紫金矿业紧急停牌,公告了9天前的废水泄漏事故——紫金山铜矿湿法厂9100立方米含铜酸性污水进入汀江。这正是汀江死鱼及水质变绿的原因,也是紫金矿业第一次公开承认污染问题。自此,紫金矿业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政府部门紧急介入,环保部、福建省环保局、福建省证监局等调查组随即赶到。环保部会同福建环保厅、龙岩市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最后认定,此次事件是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事因在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
责任追究迅速推进。福建省政府责令龙岩市环保局长辞职、上杭县县长停职检查。此前,上杭县政府也对县环保局局长、经贸局局长给予停职等处罚。上杭县公安局还刑事拘留了肇事铜矿湿法厂厂长、副厂长及环保车间主任3人。以上所有处罚措施、环保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及处理意见都仅限于此次突发事故。而在此前,居住当地的上杭人,已10余年不敢喝自来水(水源来自汀江紫金山下游)。多年来,上杭人仅买水一项费用累计支出便在亿元以上,因环境污染转产的下都乡渔民每年损失2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