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论述题

有一对年轻夫妇,对其儿子6个月就教他走路,1岁刚开始呀呀学语,就教他数数,1岁半就教他识字,目标是“2岁扫盲,3岁读书”。2岁上小小班,每天回家,要他跟学一则故事或寓言、童话,背一首古诗、做一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结果他们这个儿子在进入小班、中班、大班时,游戏能力都很差,虽然智力表现还可以,但在集体活动中不合群,人际交往困难;到小学后,其学习成绩也只处于中下水平。
运用学前教育原理的有关理论分析上述这对年轻夫妇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正确的家庭早期教育应该如何进行。

【参考答案】

(1)任何学前教育方案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以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依据。
(2)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神童方案”、“超前教育”等都把教幼儿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岁扫盲,3步读书”等。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果人为地加速或强化某个方面的发展进程,通常会以牺牲、丧失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破坏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只有全面和谐的发展才能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是畸形发展。从儿童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异于“杀鸡取卵”、“揠苗助长”。都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学前教育只是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学前教育作用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儿童发展规律为原则,在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基础上才可能实现。“超前教育”、“神童教育”等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
(3)家庭早期教育应从口语方面着手,幼儿期是语言掌握的迅速时期,但是这主要表现在口语运用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给人提供了丰富的听觉刺激以及大量的运用口语的机会,不管是人类历史还是个体发展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口语。对书面语的理解与运用是以口语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前提的,只有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因此,学前期儿童的语言发展任务应以口语为主,而非以书面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