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资料-:在汽车的销售模式中,4s店是占据主流的销售模式。但大多数汽车企业的4s店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线城市,销售网点分布不均匀。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8年初,全国办理合法注册的汽车经销商企业近33000家。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4S店已经达到7644家.同质化比较严重。同-城市,同-品牌的汽车会出现2到3家的经销商,各经销商对消费者的争夺十分明显。降价促销、购车赠送礼品、维修或代金券的现象非常普遍。
根据统计,销售排名位居前10位的汽车厂家占了全国汽车产销量的近80%。许多供应商通过授权、代理等模式直接控制下游的汽车销售商。在价格方面。汽车的销售价格主要由供应商确定,销售商销售整车只能通过供应商的销售返利获取微额利润,毛利率约为4%~5%。除了销售整车之外,4s店也进行零部件的销售,但是由汽车生产商选择特定零部件生产商生产汽车零部件,厂商统-采购后按照汽车销售商需求进行零部件发售。-般而言,建设-家4s店的成本在1500~2500万,对于产品采购,厂商-般要求提前付款,不允许赊销,-般还要向厂家交纳300~500万元的保证金,对于专用设备的采购-般在900万~l200万元。在渠道建设方面,销售商需要招募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及进行渠道渗透,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促销宣传费(每月约为2~5万元)。汽车购买者分为个人消费者和政府、公司集体采购者两类。个人消费者购买量小,购买频率低。而政府和公司的集体采购,-般量比较大,会经过招投标或者协商的形式进行。
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除专用作业车以外,所有汽车销售店必须从厂家领取经销授权牌照。另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原已核准的企业,应在2006年12月31日前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过渡到品牌汽车经销商。这意味着那些没有取得厂家授权的二级、三级经销商将被淘汰出局。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部分经销商的数量占经销商总数的-半以上。从经济环境上来看,进入2004年以来,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增幅急剧下降。从国家统计局透露的消息中分析,目前大约有40万辆车处于库存积压状态,销售商们频频降价,致使大部分有购买意愿的人处于-种持币待购的状态中。于是市场再度萎缩,价格继续下降。在严峻的汽车销售形势逼迫下只有三分之-的汽车经销商赢利,三分之-的汽车经销商亏损,另外三分之-的汽车经销商收支持平。事实上2004年已经开始出现部分店倒闭易手的情况,2005年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有加剧的现象。
然而,根据调查显示,汽车作为-种交通工具,其替代产品主要有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目前汽车被更多的赋予了社会地位与事业身份象征。许多地区已经禁止在市区内驾驶摩托车。
随着全球绿色环保运动的兴起及石油价格的日益升高,城市交通状况、居住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和环保出行方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共交通及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开始成为汽车消费的替代产品。
资料二:A公司是-汽大众在西南地区第-家主流品牌专营4S店。该4S店位于成都市内,是四川某知名汽车企业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诚实、诚恳、诚信”,宗旨是倡导“顾客至上”主义,企业目标是保持唯-、争创第-。该店被评为成都最值得信赖的4S店之-,拥有很好的企业形象。
对于整车销售而言,成都的消费者喜欢“货比三家”,汽车大卖场好像更符合这种习惯。而对于售后服务而言,该4S店销售的是高端品牌,服务更趋于专业化,品牌信誉度也更高,这-点迎合了对售后服务比较看中的中高档车主的胃口,这部分用户价格敏感度不高,愿意而且有能力支付高价以享受高品质有保障的服务。但该店经营品牌单-化,不利于消费者比较。
从技术上来看,4S店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售后服务,汽车作为高价值的大众消费品,其售后服务的投入成本比较大,许多销售商的经济实力很难达到“三位-体”或“四位-体”的要求。在售后服务这-点上,该店拥有专业的售后服务机构,有良好布局的车间、专业的设备设施,以及精致典雅的客户休息区和维修人员(80%以上的售后人员都有国家级专职从业证书),而且服务项目较为完善。如预约服务、保险业务、索赔服务、急救服务等。但信息反馈这-点上做得还有所欠缺,客户都是凭自觉来店内进行保养,而没有店内提醒,维修保养后的回访也不定期。
要求:
(1)根据资料-和资料二,请使用SWOT分析法,对A公司进行外部和内部分析。
(2)根据资料-和资料二,使用产业五种竞争力对4S店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机会:政府政策支持,非主流品牌店易被淘汰,有利于该主流品牌店发展;客户价格敏感度不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较大。
威胁:汽车销售市场萎缩,消费者持币待购,
4s店数量多,同质性强,竞争激烈;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强。
优势:经营模式更符合中高档车主的消费习惯;汽车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较高,售后服务的硬件设施良好;社会口碑和企业形象较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企业品牌和文化。
劣势:未能做到有效信息反馈;品牌单-,不利于消费者比较。
(2)①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
a.整车方面:汽车厂商在产品供应链上游具有垄断地位,位居前10位的汽车厂家占了全国汽车产销量的近80%。许多供应商通过授权、代理等模式直接控制下游的汽车销售商。在价格方面,供应商对价格处于主导地位,汽车的销售价格主要由供应商确定,销售商销售整车只能通过供应商的销售返利获取微额利润,毛利率约为4%~5%。因此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较强。
b.零部件方面:汽车厂商与零部件厂商-般搭建战略合作,汽车生产商-般会选择特定零部件生产商生产汽车零部件,厂商统-采购后按照汽车销售商需求进行零部件发售,因此汽车销售商对于零部件的采购讨价还价能力很弱,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很强。
②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汽车购买者分为个人消费者和政府、公司集体采购者两类。对于个人消费者,由于其购买量小,购买频率低,并且销售商对产品定价占有主导地位,因此个人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对于政府和公司的集体采购,-般会经过招投标或者协商的形式进行,消费方对产品售价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汽车销售业的前期投资比较大,-般而言,建设-家4S店的成本在1500~2500万,这对于进人者的资金要求较高。另-方面,对于产品采购,厂商~般要求提前付款,不允许赊销,-般还要向厂家交纳300~500万元的保证金,对于专用设备的采购-般在900~1200万元,这些都会占用销售商大量现金。在渠道建设方面,销售商需要招募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及进行渠道渗透,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促销宣传费(每月约为2~5万元)。总体而言.汽车销售4S店启动资金在3000万元左右,对于进入者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较低。
④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从传统产业角度分析汽车作为-种交通工具,其替代产品主要有摩托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但由于当前各城市加快城市形象的提升,许多地区已经禁止在市区内驾驶摩托车,因此在市区内摩托车不构成汽车消费的替代品;从消费心理与认知角度分析,目前汽车消费被更多的赋予了社会地位与事业身份象征,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自行车与电动车也不构成汽车消费的替代品。然而随着全球绿色环保运动的兴起以及石油价格的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和环保出行方式,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共交通及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开始成为汽车消费的替代产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状况、居住环境的恶化,以及石油价格的进-步攀升,公共交通和环保交通工具将有可能成为汽车消费的最主要替代品。
⑤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目前国内汽车销售产业的竞争比较激烈,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8年初,全国办理合法注册的汽车经销商企业近33000家,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4S店已经达到7644家,同质化比较严重。同-城市,同-品牌的汽车会出现2到3家的经销商,各经销商对消费者的争夺十分明显。降价促销、购车赠送礼品、维修或代金券的现象非常普遍。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较高。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作为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缅甸和中国段分别于2010年6月3日和9月10 日开工建设。原油管道中国段全长1631公里;天然气管道中国段全长1727公里;缅甸段油气管道并行铺设,全长771公里。正式投运后,该油气管道每年将向中国输送2200万吨原油和120亿立方米天然气。 对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意义,业界及媒体都用热情赞美之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缅油气管道对外彻底破解了“马六甲困局”,对内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原油运输的空白,能够极大地保障中国石油安全,在地缘政治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但是,如果深入了解缅甸目前的社会政治局势及其发展趋势,详细考察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及运输的整体格局,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的油气加工能力、消费水平、管网建设等等因素,就会发现实际上中缅油气管道对于破解“马六甲困局”的作用微乎其微,各种条件所限使中缅油气管道对保障中国石油安全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相反,中缅油气管道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却在迅速增大,未来国内需要的配套建设与投资也仍然是任重道远。 (1)中缅油气管道沿途地貌复杂,环境恶劣,如果员工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或者不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作业,容易造成重大意外伤亡。为此公司为所有相关员工购买了高额的意外伤亡保险。 (2)目前缅甸政局的不确定性。民主化后的缅甸在进行经济与政治改革的路径选择,不确定的前景令中国在缅项目面临挑战。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面临着同样的苦恼。自缅甸政治转型以来。中资企业在缅屡屡受挫,三大“千亿工程”中的密松电站项目和莱比塘铜矿项目被迫取消或停工。硕果仅存的中缅油气管道,正面临巨大风险——该项目协议是在前军政府时期签署,这不利于中国在缅甸树立发展民生的形象,也容易遭到民众反对。对此,中国政府和投资公司-直努力促成缅甸政局稳定。 (3)该工程对沿途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中缅油气管道的“插入”,打破了沿途的田园风光。工程所过之处,尘土飞扬,路边学校的孩子们咳嗽不已。到了雨季,更是泥泞不堪,在工地上打零工的当地人需要不断搬来砖头和石板垫泥坑,才能保持工程车辆不陷进去,周边村子的村民只能手拎拖鞋光脚挪步。自中缅油气管道动工开始,就遭到缅甸-些非政府组织(NGO)和当地居民强烈反对。这些人多次聚在该管道的起点——缅甸西海岸的皎漂市和马德岛,反对该项目。除了环保方面的指责,NG0和当地居民的另-不满,是项目沿途地区的多数居民未能从油气资源中获益。对此,投资公司准备给予当地居民-定的物资和货币补偿。 (4)因不具备可控、足量的上游资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将很难满负荷运转;除了前期应对复杂地貌而投入的巨资外,中石油还将面对投运后每年不菲的过境费,这些都对项目盈利性构成挑战。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面临的风险; (2)分析上述资料中,投资公司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