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建设单位准备建一座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000m2,预算投资400万元,建设工期为10个月。工程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包商。按照《招标投标法》和《建筑法》的规定,建设单位编制了招标文件,并向当地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了招标申请书,得到了批准。
建设单位依照有关招标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
由于该工程在设计上比较复杂,根据当地建设局的建议,对参加投标单位的主体要求是最低不得低于二级资质。
拟参加此次投标的五家单位中A、B、D单位为二级资质,C单位为三级资质,E单位为一级资质,而C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建设单位某主要领导的亲戚,建设单位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在资格预审时出现了分歧,正在犹豫不决时,C单位拟准备组成联合体投标,经C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的私下活动,建设单位同意让C与A联合承包工程,并明确向A暗示,如果不接受这个投标方案,则该工程的中标将授予B单位。A为了获得该项工程,同意了与C联合承包该工程,并同意将停车楼交给C单位施工。于是A和C联合投标获得成功。A与建设单位签订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A与C也签订了联合承包工程的协议。
【问题】
1.简述施工招标的公开招标程序。
2.在上述招标过程中,作为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其行为是否合法,原因何在?
3.从上述背景资料来看,A和C组成的投标联合体是否有效,为什么?
4.通常情况下,招标人和投标人串通投标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参考答案】

1.工程项目招标条件具备以后,通常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招标:
(1)招标准备。
①建设工程项目报建。
②组织招标工作机构。
③招标申请。
④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的编制与送审。
⑤工程标的价格的编制。
⑥刊登资深通告、招标通告。
⑦资格预审。
(2)招标实施。
①发售招标文件以及对招标文件的答疑。
②勘察现场。
③投标预备会。
④接受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
⑤建立评标组织。
(3)开标定标。
①召开开标会议、审查投标文件。
②评标,决定中标单位。
③发出中标通知书。
④与中标单位签订中标合同。
2.作为该项目的建设单位,其行为不合法。
理由:作为该项目的建设单位,为了照顾某些个人关系,指使A和c强行联合,并最终排斥了B、D、E三单位可能中标的机会,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违反了《招标投标法》中关于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竞争的强制性规定。
3.A和C组成的投标联合体,无效。
原因: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相应能力;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联合体各方均应当具备规定的相应资格条件。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本案例中,A和C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不符合对投标单位主体资格条件的要求,所以是无效的。
4.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的行为表现为:
(1)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投标情况告知其他投标人,或者协助投标人撤换投标文件,更改报价;
(2)招标人向投标人泄露标底;
(3)招标人与投标人商定,投标时压低或抬高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4)招标人预先内定中标人;
(5)其他串通投标行为。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3个不同性质的施工单位承担该项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建设单位分别与A公司签订了土建施工合同;与B公司签订了设备安装合同;与C公司签订了电梯安装合同。3个合同协议中都对甲方提出了1个相同的条款,即建设单位应协调现场其他施工单位,为3公司创造可利用条件。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A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因自身资金周转困难,随后和承包商公司签订了分包合同,在分包合同中约定承包商丙按照建设单位(业主)与承包商乙约定的合同金额的10%向承包商乙支付管理费,一切责任由承包商丙承担。 事件2:由于A公司在现场施工时拖延5d,造成B公司的开工时间相应推迟了5d,B公司向A公司提出了索赔。 事件3:顶层结构楼板吊装后,A公司立刻拆除塔吊,改用卷扬机运材料作屋面及装饰,C公司原计划由甲方协调使用塔式起重机将电梯设备吊上9层楼顶的设想落空后,提出用A公司的卷扬机运送,A公司提出卷扬机吨位不足,不能运送。最后,C公司只好为机房设备的吊装重新设计方案。C公司就新方案的实施引起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问题】 1.事件1中A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其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事件2中B公司向A公司提出索赔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正确的做法。 3.事件3中C公司向建设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4.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的规定,工程承发包过程中的违法分包行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