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1.仁学与仁政说。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作为整个儒家的理论基础,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孟子主张用仁政统一天下;荀子主张以仁义为主,以兵威为辅的方法统一天下。
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孔子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反对使贵族的法律特权受到一定限制的“铸刑鼎”。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强调维护封建贵族的特权。荀子认为礼是“强国之本”,“使有贵贱之等”,“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3.德主刑辅论。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不教而诛”,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但不否定刑罚。
4.论法与刑。孔子要求“君子怀刑”,认为“礼乐不兴,刑罚不中”,主张“赦小过”,反对滥刑滥罚。孟子要求统治者“省刑罚”,主张“罪人不孥”。荀子认为“治之经,礼与刑”,要求统治者做到“进退有律”。
5.“为民制产”,轻傜薄赋。孔子主张“富民”、“足食”,要求统治者“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敛从其薄”。孟子和荀子主张从民之欲,为民制产,分给每户农民“五亩之宅”和“百亩之地”;主张减轻赋税徭役。
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的好坏,所以,“为仁者宜在高位”。荀子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法的制定仍取决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