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宝拉在小学一年级时被评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往后的四年里,她被安排在特殊的教育班级里,很少尝试到课业方面的成就,自尊心受挫,不喜欢学校,五年级时宁可躲到床下也不愿意上学,六年级时曾试图自杀。她的父母决定让她回到正常的班级学习,并选择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教师。这位女教师通过对她的观察,发现宝拉动作技能发展突出,并通过与其交谈得到证实。基于此,教师为宝拉制订了通过动作学习的方案。首先,建议她用身体动作来临摹26个字母。要临摹这些字母是富有挑战性的,如m、b、w等字母,但这至少已经引起她的思考,激发了学习兴趣。第二天上课前,宝拉急着到教室去告诉老师,并将她编排的26个字母的舞蹈表演出来,老师为她的表现感到欣喜,并进一步激发她是否能表演出自己的名字。舞蹈唤起了宝拉学习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改变了她对学习的厌倦。到六年级结束时,宝拉读写成绩达到了年级平均水平,七年级时,她的所有课程都达到正常水平。
(资料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这个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都以个别的方式对人类的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文中宝拉在小学一年级遇到的老师认为智力是单一的,只注重言语和数理智力。而之后的女教师能发掘宝拉的体能智力,从而对她进行因材施教。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的“产生式迁移理论”认为,前后两项程序性知识学习发生迁移的原因是因为知识之间的产生方式有重叠的地方,且重叠的越多,迁移量就越大。女教师通过建议宝拉用身体动作来临摹26个英语字母,将她引导到舞蹈上来,从而激发她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智力一元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且采用适宜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特长得到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