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一)
背景资料:
某写字楼项目,建筑面积84540.4m2,两层连通整体地下室,地上为两栋塔楼,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结构体系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下结构设计为2mm+2mm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外防水。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地下室底板外防水设计为两道,置于混凝土垫层上。施工单位拟采用热熔法、均满粘施工,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存在不妥,不予确认。
事件二:地下室单层面积较大,由于设备所需空问要求,地下二层层高达6.6m,不便于一次施工,故底板、竖向墙体及顶板分次浇筑。监理要求提前上报施工缝留置位置。
事件三:底板施工完后,浇水养护10d后监理工程师提出应继续浇水,施工单位认为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少于7d即可,现养护10d已完全满足规范。
事件四:地下室防水层保护层做法:顶板与底板一致,采用50mm厚细石混凝土;侧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室内厕浴间防水做法:采用聚氨酯防水,先施工四周墙面,然后施工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并压光后施工防水层,再做防水保护层。监理对此做法提出诸多不同意见。
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理由。
2.事件二中,地下二层墙体与底板、顶板的施工缝分别应留置在什么位置?
3.事件三中,施工单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指出事件四中各做法的不正确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

(一)
1.事件一中存的不妥之处及理由分别如下:
不妥之一:采用热熔法施工;
理由: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宜采用热熔法施工,但当卷材厚度小于3mm时,严禁采用热熔法,易烧穿卷材,影响防水效果。
不妥之二:均采用满粘法施工;
理由: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的卷材宜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
这是一道典型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工程卷材防水施工技术要点。
事件一中,背景材料给定两道设防,采用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根据背景资料的表述,采用2mm+2mm,厚度小于3ram的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当采用热熔法施工时,由于卷材厚度太薄,极容易烧坏卷材胎体增强材料,严重影响防水卷材的防水质量。
底板垫层混凝土平面部位铺贴卷材时,铺贴方法宜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使卷材与混凝土垫层间适当预留一定的相对活动幅度,避免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及硬化过程中造成卷材硬性撕裂导致渗漏。
2.施工缝留设位置如下:
墙体与底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墙体与项板:墙体水平施工缝应留在板与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
根据背景材料以及提问问法,本问的回答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基础底板与竖向墙体间的施工缝;
(2)地下二层顶板与竖向墙体间的施工缝。
故在回答时,也应按两方面来作答。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第4.1.24条规定: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3.施工单位的说法:不正确;
理由: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但本工程地下结构混凝土明显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d。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0年版)》GB50204--2002的规定,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3,1-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本案例中,基础底板混凝土明显为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此为隐含条件,考生应引起注意。
4.事件四中的不正确之处及相应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正确做法一: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50mm;
正确做法:顶板防水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
不正确做法二:厕浴间防水先施工墙面后施工地面;
正确做法:先做地面,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
不正确做法三:地面基层采用1:2混合砂浆找平;
正确做法:地面基层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找平。
这是一道地下防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题,主要考核地下室顶板防水保护层做法、厕浴间防水做法、屋面做法等知识点。但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具备现场实践的考生,凭经验至少能轻松判断出都有哪些错误之处。
地下室底板垫层、侧墙和顶板部位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作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将其损坏。顶板保护层考虑顶板上部使用机械回填碾压时,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70mm,即50mm厚为不正确做法。
室内厕浴间施工顺序应为:先做地面与墙面阴阳角及管根处附加层处理,再做四周立墙防水层。竖向防水位于地面防水层之上。
找平层的做法,应采用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由于掺加部分石灰膏,不耐水不耐潮,故防水找平层必须用水泥砂浆。
另外,通常应采用1:2.5或1:3水泥砂浆进行找平处理,配比值越大,水泥砂浆找平层越易开裂,容易造成渗漏隐患。


(↓↓↓ 点击下方‘点击查看答案’看答案解析 ↓↓↓)
热门 试题

问答题
(五)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1层,地上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监理工程师责成项目经理部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施工单位认为项目规模不大,拟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在监理工程师的一再要求下,项目经理部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包含项目概况、总体工作计划、组织方案、进度计划、资源需求计划、项目现场平面图等内容。 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事件三:在主体结构施工前,与主体结构施工密切相关的某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并开始实施,现场监理机构要求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重新审批后才能组织实施。 事件四:由于学校开学在即,建设单位要求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完成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后立即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验收,并邀请了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机构到现场进行检测,施工总承包单位对此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1.事件一中,施工单位拟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说法是否妥当?如需替代,需满足什么条件?施工单位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应由谁主持? 2.除事件一中的内容外,《项目管理实施规划》还应包含哪些内容(至少列出5项)? 3.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4.除了事件三中国家标准发生重大修改的情况外,还有哪些情况发生后也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并重新审批? 5.事件四中,施工总承包单位提出异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013年版)》GB 50325--2010,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应包括哪些检测项目?